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频道列表

确定数控车加工最短空行程路线的技巧方法总结

    普通会员

    阿凡达创作者

    1年前-来自 TA的动态

确定最短的走刀路线,除了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外,还应善于分析,必要时辅以一些简单计算。现将实践中的部分设计方法或思路介绍如下。

①巧用对刀点 图1(a)为采用矩形循环方式进行粗车的一般情况示例。其起刀点A的设定是考虑到精车等加工过程中需方便地换刀,故设置在离坯料较远的位置处,同时将起刀点与其对刀点重合在一起,按三刀粗车的走刀路线安排如下:

第一刀为 A→B→C→D→A

第二刀为 A→E→F→G→A 

第三刀为 A→H→I→J→A

图1(b)则是巧将起刀点与对刀点分离,并设于图示B点位置,仍按相同的切削用量进行三刀粗车,其走刀路线安排如下:起刀点与对刀点分离的空行程为A→B

第一刀为 B→C→D→E→B

第二刀为 B→F→G→H→B

第三刀为 B→I→J→K→B

显然,图1(b)所示的走刀路线短。

(a) 起刀点对刀点重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b) 起刀点对刀点分离

图1  巧用起刀点

②巧设换刀点  为了考虑换(转)刀的方便和安全,有时将换(转)刀点也设置在离坯件较远的位置处(如图1中A点),那么,当换第二把刀后,进行精车时的空行程路线必然也较长;如果将第二把刀的换刀点也设置在图1(b)中的B点位置上,则可缩短空行程距离。

③合理安排“回零”路线  在手工编制较复杂轮廓的加工程序时,为使其计算过程尽量简化,既不易出错,又便于校核,编程者(特别是初学者)有时将每一刀加工完后的刀具终点通过执行“回零”(即返回对刀点)指令,使其全都返回到对刀点位置,然后再进行后续程序。这样会增加走刀路线的距离,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效率。因此,在合理安排“回零”路线时,应使其前一刀终点与后一刀起点间的距离尽量减短,或者为零,即可满足走刀路线为最短的要求。


举报
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。如内容、图片有任何版权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处理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免责声明:数控信息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不存在盈利性目的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如遇虚假诈骗信息,请立即举报

反对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